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信息 文化艺术 艺术培训 基层文化站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娥江群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服务 咨询交流
文化信息
 
文化公告
文化动态
活动预告
大记事
查看正文
天台 · 上虞视觉展览之“镜像唐韵,诗旅天台”—— 跟着唐诗游天台摄影作品展(二)
2020/12/28 8:55:09 你是第1888个浏览者 关闭

李白的浪漫,是“脚着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”,追忆谢公脚步在东山的流连忘返。

 

 李白的浪漫,是“龙楼凤阙不肯住,飞腾直跃天台去”,向往自由的万丈豪情。

 

 诗仙太白,像是连接古越与仙台的一条纽带。漫漫唐诗之路,两地皆是文明脉络上的璀璨星火。

 

“诗旅”是途径,“唐韵”是内涵,文旅交流更是众望所归。诗意阑干,青灯话禅,交织成流淌徜徉的诗路遗风。

 

 古道琼台,茶山云海,幽泉冷松,深林禅院,皆成天台广纳四方来客的拳拳赤忱。跨越现实障碍,“云旅”一跃成为新贵,让人们足不出户领略各地风采,云游四面,乐享八方。

 

明岩、寒岩景区

 

位于县城西30公里,奇洞怪石,触目成赏,“十里铁甲龙”岩嶂雄伟壮观,是唐代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。

 

 寒岩洞平坦宏大,洞壁有“寒岩洞天” “小清凉”等石刻。洞前有晏坐石,传为当年寒山、拾得、丰干游憩行吟处。洞左岩壁奇险,有瀑下洒,当夕阳西照之时,潭水反射,映诸岩屏,色彩绚丽多姿, “寒岩夕照”之名即来源于此。洞两侧有石似蛇龟头,卓然而立,高约丈余。附近的鹊桥、月亮岩、龙顶洞等景象都以幽奇著称。

 

 明岩与寒岩相背而处,明岩古寺倚山临溪座落于此,最早叫称“云光院”、“暗岩”,左有狮子山,右有白象山。沿谷往里,北有初来洞、朝阳洞,至山谷尽处,有一异峰独起的石柱岩,高三四十米,四面凌空,直冲天际,俗称“螳螂钓蟾岩”。顶上杂树丛生,藤萝遍绕,倒挂而下,延伸到石柱前一块形似蟾蜍的石上,故称“螳螂钓蟾”。石柱西山崖石壁上有隐身岩,即五马隐。相传唐贞观年间,台州有一刺史带四骑兵各骑一马追赶寒山、拾得,乞问仕途,五骑飞赶至此,寒山破壁而入,五马穷追不舍,被夹在此岩壁,现壁上尚有五马残迹清晰可辨。对面是一尼庵,进内有寒山拾得纪念塔、仙人洞、合掌岩、独鲤朝天、石弄堂、青天落白雨等景。

 

 明岩山背,峭壁如城嶂,与寒岩相连,遍布洞穴,号称“十里铁甲山”。

 

华顶景区

 

华顶峰为浙江天台山主峰,海拔1098米,云海茫茫。四周群山向而拱之,层层相裹,如千叶莲花,有七十二峰之胜,华顶正当花之顶,故名“华顶”。

 

 华顶峰最高处叫拜经台,曾是智者大师求拜《楞严经》的地方。天气晴朗之时,可观东海日出。这里群峰叠翠,白云缭绕,晓雾昏烟,云气氤氲盘结,故有“华顶归云”之称。

 

 在拜经台的南坡,有一座三开间的茅棚叫李太白读书堂,这是专门为纪念“诗仙”李白而建的。今华顶有太白读书堂遗址。

 

 华顶峰下有华顶寺,初名善兴寺,为晋天福元年(936年)国师德韶大师创建,现存建筑为1998年重建。寺西南面有右军墨池等古迹。寺两侧密林间,原有72茅篷,东茅篷以药师庵为最大。

 

 东晋孙绰在《游天台山赋》中赞美天台山“八桂森挺以凌霜,五芝含秀而晨敷……建木灭景於千寻,琪树璀璨而垂珠”,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为积极保护,使天台山许多的古木名花繁衍至今,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云锦杜鹃就是其中树姿优美、花色娇艳的名花。

 

 云锦杜鹃梵语称娑罗,当地人将它称为娑罗树,清代邑人齐周华在《台岳天台山游记》中写他游华顶时记叙:“山高气寒,四时之花信常迟,帷娑罗种性最宜,故四月花开如木笔,如芍药,香满禅林。然帷此与石梁有之,洵异种也。”

 

 云锦杜鹃属杜鹃花科,它以“苍干如松柏,花姿若牡丹”而成为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中记载的377种杜鹃花中的佼佼者,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。它虽在云南、四川等地少有分布,但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,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并形成古树群,则唯天台华顶山独有。

 

古道遗迹

 

东晋孙绰那篇“掷地有声”的《游天台山赋》,穷尽天台山之美:“天台山者,盖山岳之神秀者也。涉海则有方丈、蓬莱,登陆则有四明、天台。皆玄圣之所游化,灵仙之所窟宅。”

 

 东晋时期,“书圣”王羲之奔赴华顶山学习“永字八法”,使天台山成为书法的源头;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开启的“越台旅游线”,成为后来游人的经典线路。唐朝几百年,杜甫、孟浩然、王维等400余位诗人,用诗歌踏出一条著名的“唐诗之路”,天台山便是“唐诗之路”的终点。

 

 在这里,有乐安古道、谢灵运古道、南黄古道、霞客古道,苍苍莽莽,遗珠散落,串连起儒释道三教圆融和合,绵延了中华民族文脉千年回响。

 

石梁景区

 

天生石桥,三折瀑布,世所罕见。

 

 以中方广寺旁的石梁飞瀑为主景,在崇山翠谷之中,一石横跨天际,瀑布喷涌而下,“昼夜起风雷”,令历代文人骚客为之倾倒,留下无数壮美诗篇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奇观”。

 

 当年徐霞客从石梁俯视百丈深渊时,曾记载道:“余从梁上行,下瞰深渊,毛骨俱悚。”

 

 清初诗人潘耒在其《华顶》一诗中,有“峰峦一一插霄汉,涧瀑处处奔虹雷”之句。

 

 近瀑布的古方广寺为五百罗汉道场。中方广寺是禅宗道场。

 

《西域记》言:“佛言,震旦方广圣寺,五百大阿罗汉居焉。”梁代慧皎的《高僧传》更记载了五百罗汉在天台山显灵感应的经过,言昙猷走过石梁桥,见五百罗汉“或行或坐,或招手之状,或卧坐之形,瞬息之间,变化万千。”

 

 铜壶瀑布,壶高15米,径达7米,壶壁岩石光滑,呈古铜色。瀑水泻落壶中,回旋打转,然后从形似壶嘴的岩隙中喷出,注入深渊,形成一泓碧潭,宛若古代计时工具“铜壶”之滴水,故名“铜壶滴漏”。

 

 清名人齐召南称“珠帘春水”,即谓此。

 
版权所有© 2008-2024 上虞区文化馆 技术支持:千里马网络
联系地址:市民中心二路1号 电话:0575-82192901